全媒體記者 趙新春 楊曉倫
成語狐假虎威出自《戰(zhàn)國策?楚策》,是先后在魏國和楚國為官的正陽江國后人江乙講給楚宣王的寓言。一天,楚宣王問群臣北方諸侯是否害怕令尹昭奚恤,江乙便講了狐假虎威的故事。他將楚宣王比作老虎,把昭奚恤比作狐貍,暗示昭奚恤是借助楚宣王的權勢才讓北方諸侯畏懼,并非自身有真正的威懾力。后來人們便用狐假虎威來比喻和諷刺那些借助外力裝腔作勢、作威作福的人或依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、恐嚇他人的人。
江乙也稱江尹,因此有人認為他曾做過家鄉(xiāng)江地的地方長官。有的典籍中也做江一。因為他最初在魏國為官,有人認為他是魏國人。昭奚恤是楚昭王的后代,也有記載稱其名魚或?,出身于楚國昭、景、屈三大家族之一的昭氏。楚宣王時擔任令尹,在楚國位高權重,因曾先后被封于州、江,亦稱州侯、江君。著名的圍魏救趙就出自他手,在諸侯各國中也有一定的影響力。
昭奚恤的封地江是周代江國故地,也是江乙的祖國和祖居地?!对托兆搿贰锻ㄖ?氏族略》等文獻記載,江國是伯益三子元仲的封國,嬴姓。伯益佐禹治水有功,元仲受封于江,建立江國。周代的江國東臨息國,西鄰道國,南接黃國,北鄰沈蔡,國都位于今天河南正陽縣東南、淮水北岸的正陽大林鎮(zhèn)朱店村附近,這里也是漢代安陽縣城。公元前 623 年,江國被楚國滅亡后,江人以國為氏,是為江氏。其后,江人散居各地,江乙到了魏國為官。
江乙的事跡主要記錄在《戰(zhàn)國策?楚策》中。他政治敏銳,較早察覺到魏國霸權正由鼎盛而衰落,而楚國在楚宣王對內休兵息民、對外交好秦國的戰(zhàn)略下,國力正蒸蒸日上的事實。雖然是魏國使者,最終卻選擇了在楚國發(fā)展,做了楚國大夫。江乙機智善謀,長于言辭,善于用寓言故事表達自己的觀點,是戰(zhàn)國早期縱橫家的代表。在“狐假虎威”的故事中,他巧妙地用狐貍和老虎來比喻昭奚恤與楚宣王,化解了君臣猜忌。在“江乙說于安陵君”里,為安陵君分析局勢,提出讓安陵君向楚王請求隨他而死,親自為他殉葬的建議,幫助安陵君鞏固了在楚國的地位。用“惡狗堵門”暗喻權臣當?shù)?,勸諭君主兼聽則明,都能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傳達自己的觀點,不著痕跡影響楚宣王的思維和決斷。
雖然不少人認為江乙的言行表現(xiàn)出明顯的功利主義,特別是詆毀昭奚恤,結交安陵君、拉攏山陽君等對抗昭奚恤等行為,都是為私而不是從純粹的國家利益或道德原則出發(fā)行事。但從楚宣王的角度,江乙等人正好幫助他平衡了朝堂各方勢力,通過輿論影響避免了昭奚恤一派勢力過大,威脅到自己的統(tǒng)治。所以楚宣王雖然知道江乙中傷昭奚恤,也沒有打壓江乙,也沒有因為江乙的進言而疏遠昭奚恤,讓他們維持相互制約的朝堂平衡。
關于江乙頻頻中傷昭奚恤的原因,有人認為這是江乙為了在朝堂爭取一席之地;也有人認為是兩人在江地時,一個是當?shù)胤饩粋€是地方長官,有過矛盾沖突。更有人從陰謀論出發(fā),認為江乙由強魏至楚為官,就是要幫魏國清除昭奚恤這顆硬釘子。江乙是魏國臥底。但辨析歷史的記載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這更像楚宣王君臣導演的一場雙簧戲。楚宣王與江乙一個白臉,一個黑臉,讓權臣有所顧忌,避免了臣大君小的尷尬。
免責聲明: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(wǎng)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(wǎng)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(wǎng)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3weiphoto.com/showinfo-33-346769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