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媒體記者 趙新春 楊曉倫 徐國軍
成語“裹足不前”“娛心悅目”都出自李斯的《諫逐客書》。秦王嬴政十年(前237年),韓國派水工鄭國到鑿渠溉田,企圖耗費秦國人力而不能攻韓的事發(fā),宗室大臣認為來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間于秦,于是,秦王嬴政下令驅逐來秦天下客卿。李斯的《諫逐客書》就是他在被逐的路上寫下的。
“裹足不前”原文作“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,裹足不入秦。”說逐客令讓天下的賢士退卻而不敢向西而來,到了秦國邊界卻裹足不前,不敢進入秦國。后來人們便用“裹足不前”形容有所顧慮而止步不敢向前。“娛心悅目”原文作“所以飾后宮,充下陳,娛心意,說耳目者,必出于秦然后可。”說如果秦國要封閉邊界,那么用來裝飾后宮、充塞堂下、娛樂心情的好聽好看的美人、用品,一定要秦國出產(chǎn)才可以。別的國家的美人、好東西是不可能送達秦國的。作為成語,“娛心悅目”被用來指使心情愉快,耳目舒暢。
李斯的《諫逐客書》歷來評價很高。南朝宋劉勰《文心雕龍·論說》就說“李斯之止逐客,并順情入機,動言中務。雖批逆鱗,而功成計合,此上書之善說也。”《諫逐客書》的觀點被秦王嬴政接受,為秦國打開國門,廣納人才,統(tǒng)一天下奠定了策略基礎。
作者李斯,字通古,是戰(zhàn)國后期楚國上蔡人。不少人對他倉鼠廁鼠悟人生的故事非常熟悉。年少時的李斯是上蔡郡中小吏,但他志向高遠。這天,他從倉鼠廁鼠生活的不同環(huán)境中,領悟到“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,在所自處耳。”人的賢與不肖就像倉鼠和廁鼠,主要在于所處環(huán)境。感悟至此,他毅然辭去小吏,到山東稷下拜儒學大師荀卿為師,學習治理國家的帝王之術。學成之后,西去秦國,從呂不韋的門客做起,歷任郎官、長史、客卿,秦國逐客事件后,又被提拔為九卿中的廷尉,成為秦王嬴政身邊重要的謀士。在秦統(tǒng)一六國的進程中發(fā)揮了積極作用,最后成為大秦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的丞相。
李斯是秦一統(tǒng)天下國策的忠實擁護者,主張中央集權制度,廢除分封制,實行郡縣制,在他的建議秦朝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,后來增加至四十六個,由中央委派官吏治理,從根本上鏟除了諸侯王國分裂割據(jù)的禍根,奠定了我國郡縣制度的基礎。為增強凝聚力,他建議統(tǒng)一各國的文字、度量衡、貨幣、車軌制度,制定《大秦律》,編成《倉頡篇》一書,創(chuàng)制了小篆,實現(xiàn)了天下“書同文,車同軌”。盡管賈誼《過秦論》認為這種將天下各國之書,聚之咸陽,有“廢先王之道,焚百家之言,以愚黔首”的政治目的,但一個不爭的事實卻是,這夯實了天下一統(tǒng)的思想基礎。
對于李斯,歷來有不同的評價,有人認為他嫉賢妒能,殺害同窗韓非,有人認為他搞文化滅絕,焚書坑儒。對此,也有不少發(fā)對觀點,認為所謂殺害韓非,其實是秦始皇知道韓非雖然有才,卻不能為秦所用。與其養(yǎng)虎為患,給自己統(tǒng)一天下留下變數(shù),還不如除之而后快。韓非之死,李斯只是奉命行事。而說起焚書坑儒,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個與李斯有關的成語——是古非今,出自《史記•秦始皇本紀》。
公元前213年,秦始皇在咸陽宮擺設酒席,慶賀自己壽辰,邀請六十位博士前來參加。原本該一片祥和,可博士淳于越就想借著這個機會表達一下自己的政治觀點,大夸夏商周的三代分封制好,說什么“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,非所聞”。這下李斯有點坐不住了,就站起來說:“五帝不相復,三代不相襲,各以治,非其相反,時變異也。今陛下創(chuàng)大業(yè),建萬世之功,……法令出一,百姓當家則力農(nóng)工,士則學習法令辟禁。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,以非當世,惑亂黔首。”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復一代的,夏、商、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襲一代的。這并不是他們故意彼此不一樣,而是時移世易,變法宜矣,大家靠著各自的制度把國家治理好就行了。而當今天下己定,陛下已經(jīng)開創(chuàng)了一統(tǒng)大業(yè),建立了可以流傳萬世的功業(yè)。國家法令統(tǒng)一,出自陛下一人,老百姓就應該致力于農(nóng)工生產(chǎn),讀書人就應當學習法令,遵守禁制。你淳于越不學今而效古,用古法來誹謗當朝,就是惑亂民心。他建議,“史官非秦記皆燒之;非博士官所職,天下敢有藏詩、書、百家語者,悉詣守、尉雜燒之。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。……所不去者,醫(yī)藥卜筮種樹之書。若欲有學者,以吏為師。”除了醫(yī)藥、卜筮、種樹之書,史官記錄的秦國之外的史書,博士官署把握之外的天下詩書、百家著作,統(tǒng)統(tǒng)應該燒掉。任何人不得私自談論,否則棄市。如果真想學習,可以拜官吏為師,學點治國理政方面的東西。這就是后來被后世搞成焚書坑儒的《焚書令》。
李斯從倉鼠廁鼠身上,領悟到了人生奮斗的方向。但也讓他像倉鼠一樣沉浸在舒適的環(huán)境里難以自拔,留下了欲與其子“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,豈可得乎”的遺憾。秦始皇去世,為了守住富貴,他甚至天真地以為只要他擁立新皇,就能像跟著秦始皇一樣,只要自己忠心,就能得到信任,忘了“一朝天子一朝臣”的政治殘酷。聽信趙高邪說,廢嫡立庶,最終導致“功成不解謀身退,直待咸陽血染衣”的悲劇發(fā)生。李斯的悲哀在于他雖然清醒地知道自己由“上蔡布衣,閭巷之黔首”,最終被擢拔至“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”的丞相之位,是“富貴極矣”,也知道“物極則衰”,卻以“吾未知所稅駕也”,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歸宿在哪里而沉湎其中。以致像清人姚鼐說的,他是“雖明知世之將亂,而終不以易目前之富貴,而以富貴之謀,貽天下之亂”,死守自己的富貴,寧愿貽害天下人,所以“秦未亡而(李)斯先被五刑夷三族”,他是罪有應得。司馬遷在《李斯列傳》中,也對李斯“知六藝之歸”,卻“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”,為了“持爵祿之重”而 “阿順茍合,嚴威酷刑”表示惋惜,認為“不然,斯之功且與周、召列矣。”
免責聲明: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(wǎng)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(wǎng)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(wǎng)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3weiphoto.com/showinfo-33-344383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