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2年 5月,毛澤東《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》指出:“只有代表群眾才能教育群眾,只有做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。”盡管毛澤東在這里著重強調的是首先要做群眾的學生,但實際上也指出了,做群眾工作需要講辯證法,既要做“群眾的學生”,也要做“群眾的先生”,要將代表群眾、服務群眾與教育群眾、引導群眾有機結合起來。
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
這些年,黨的群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,特別是基層群眾工作效果明顯,但是客觀地講,也存在諸多問題,其中有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:教育引導群眾不夠。在實際工作中,往往容易只注重服務群眾、依靠群眾,以為只要滿足群眾需求,聽取群眾意見,依靠群眾就萬事大吉,做到盡職盡力了;對群眾的意見不加辨別、對群眾的行為聽之任之,甚至完全遷就個別群眾不合理的要求和非理性的行為,迎合少數(shù)群眾的錯誤意圖,導致了諸如“群眾脫離黨”等問題。
在黨的基層工作中,之所以出現(xiàn)教育引導群眾不夠,甚至出現(xiàn)遷就、迎合少數(shù)群眾等現(xiàn)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但至少下面幾個因素是比較突出的。
部分黨員干部思想認識不到位不全面。一些黨員干部錯誤地、片面地理解黨的群眾工作、群眾路線,認為群眾工作僅僅就是聽取群眾意見,滿足群眾的直接的利益訴求,解決群眾直接的生活問題;只知道“從群眾中來”,不知道“到群眾中去”;只知道聽取群眾的意見,不知道要對群眾的意見進行提升、總結;只知道要“做群眾的學生”,不知道還要“做群眾的先生”。
少數(shù)地方思想宣傳有問題。當前一些地方和部門的宣傳有“拔高”之嫌,在做群眾工作的時候,不從客觀實際,特別是經濟社會發(fā)展的水平出發(fā),而是很多話說得“很滿”“吊高群眾的胃口”,很容易導致群眾對黨的要求和期望值過高。群眾工作中的“高調宣傳”不但不能很好地教育引導群眾,反而從相反的方向發(fā)展了。
部分黨員干部“花錢買平安”的心態(tài)。很多基層黨員干部并不是沒能認識到教育引導群眾的重要性,在實際工作中也并不是沒有意識到少數(shù)群眾的不合理利益訴求,而是在“穩(wěn)定一票否決”的政績考核背景下,過分迎合遷就少數(shù)群眾錯誤的想法和做法。明知道少數(shù)群眾的某些要求不合理、某些行為不理性,但為了表面上的和諧,還是通過經濟等方法滿足其要求、容忍其行為。
在少數(shù)地方黨群、干群關系比較緊張的環(huán)境下,增加了教育引導群眾的難度。由于各種原因,少數(shù)地方基層黨群、干群之間矛盾較多,這些矛盾很容易被激化起來,常常表現(xiàn)為激烈的、公開的沖突。在某些地方,黨和政府成為群眾利益訴求表達、以及發(fā)泄不滿的“平臺”、第一線。人民群眾期望過上更好生活的愿望與黨的服務能力、政府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相對滯后的矛盾,一旦沒有能力滿足群眾的利益訴求、解決群眾的利益沖突,或者在滿足程度和解決目標低于群眾期望值時,群眾就會產生失落,滋生不滿情緒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很多黨員干部盡可能“順從”群眾,避免激化矛盾。
群眾的新特點,人民群眾內部分化的新情況等,導致群眾接受教育引導的程度下降。隨著現(xiàn)代化的社會發(fā)展,群眾自身呈現(xiàn)出新特點新趨向,比如大家的權利意識不斷增強。隨著時代的變遷,少數(shù)地方黨和群眾的血肉關系、魚水關系維護得不夠,群眾對黨的感激之情、認同之感,已逐漸被權利意識所取代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,人們的經濟意識、利益意識日趨增強,人民更看重現(xiàn)實利益和個人利益,對集體利益和未來理想的關注度下降。在社會轉型、社會多元化的趨勢下,群眾內部的分化日趨明顯、日益突出,增加了黨整合群眾矛盾,教育引導不同層次群眾的難度。
片面的群眾工作方式方法不利于教育引導群眾,反而產生不好的示范效應。比如,部分領導干部片面強調“動之以情”,沒能將其與“曉之以理”“依法辦事”有機結合起來。在做群眾工作的過程中,一些領導片面強調“理解”,放棄了對黨的方針政策的堅持,放棄了對法治原則的堅守,甚至放棄了對日常事理的堅持,結果“理解”變成了對少數(shù)人的遷就、迎合,這樣給其他群眾帶來了不好的示范效應。
少數(shù)黨員干部“自身不硬”,教育引導沒有說服力和權威性。“自身不硬”表現(xiàn)在知識水平、工作能力特別是道德素質、廉潔自律上。
補齊群眾工作短板的基本思路
教育引導群眾是群眾工作的一大短板。補齊這一短板,需要多管齊下,至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。
加強對黨員干部進行群眾觀、群眾路線的思想教育,要求黨員干部完整準確地理解黨的群眾路線、群眾工作。實踐上不出偏差,首先要理論上全面準確。黨的群眾路線、群眾工作從來都是講“辯證法”的。教育引導群眾和服務群眾、相信依靠群眾是辯證統(tǒng)一的。一方面,要服務群眾,為實現(xiàn)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,要依靠群眾,發(fā)揮群眾的聰明才智,推進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另一方面,也要教育引導群眾,使得群眾更好地理解黨的主張,更好地認識自身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。二者相輔相成,統(tǒng)一于具體的群眾工作中,不可偏廢。在社會轉型、利益分化的今天,領導干部更應當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引導,需要引導人民群眾正確對待黨的領導和主張,統(tǒng)一人們的思想。群眾工作也要堅持黨性原則與人民性原則的統(tǒng)一,離開了教育引導,思想政治教育的黨性原則就很難堅持。
做好群眾工作一定要有實事求是的態(tài)度和作風,切忌好高騖遠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,基層黨的工作出發(fā)點和落腳點是實現(xiàn)好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。但是,在實際的工作中,服務群眾、做群眾工作一定要從實際出發(fā),切忌好高騖遠,脫離實際,導致“好心辦壞事”現(xiàn)象的出現(xiàn)。為群眾辦實事,一定要著眼于本地區(qū)的客觀的經濟社會發(fā)展水平、本單位本部門的實際條件,切不可高調宣傳,“吊高”群眾胃口。
加強對群眾特點、利益和需求等情況的理性研究。在加強對群眾新情況新特點的研究基礎上,增強教育引導群眾的有效性。第一,要“差別對待”。人民群眾由于經濟、政治、社會地位的不同,他們的思想觀念、生活方式、社會需求,以及對黨的認知態(tài)度等都存在差異。教育引導群眾針對不同的階層與群體,要有不同的工作方法。在當前,特別要處理好少數(shù)與多數(shù)的關系。一方面,群眾工作應從多數(shù)人著眼,不可遷就群眾中少數(shù)人的不正確意見,防止讓少數(shù)人侵害多數(shù)人的利益。另一方面,也要抓兩頭帶中間,抓中間促兩頭。“兩頭”指群眾中的先進、積極分子與“落后”、常有不滿情緒的分子。第二,要“利益矯正”。在前面,我們已指出,在市場經濟條件下,群眾的利益意識增強,基層的群眾工作一個中心就是教育引導群眾矯正利益觀念,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念。引導群眾找到黨的政策、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結合點;引導群眾在涉及自身與其他群體之間的利益紛爭的時候,要學會并接受利益妥協(xié)與利益協(xié)調。
黨員干部要掌握教育引導群眾的有效方式方法。教育引導群眾要有實效,需要正確的工作方式方法。在這里,著重強調三點:一是熱點和冷點兩手抓,兩手都要硬。熱點問題是顯著存在的、人們都關注關心的問題,在教育引導群眾的時候,領導干部比較容易關注熱點,也習慣于抓熱點,但常常忘記了冷點問題。實際上,一些地方,冷點問題恰恰是該地區(qū)的主要矛盾。做群眾工作,需要常抓冷點問題,解決主要矛盾,只有這樣,才能有效地教育引導群眾,讓群眾認同我們的工作。二是既用物質手段也用精神手段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,適當使用物質激勵或利益補償?shù)仁侄危_實能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,推動群眾工作。但是,單純的物質手段具有負效應,需要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激勵。當前群眾工作一個突出問題就是過分強調物質手段,甚至“花錢搞定”觀念充斥黨員干部頭腦中,在實際的工作中,造成了很多后遺癥,客觀上引導人們“一切向錢看”,一些人的價值觀也發(fā)生扭曲。因此,群眾工作在抓好物質激勵的同時,要加強教育引導工作,強調精神激勵、先進人物示范等方法的重要性。三是情理結合,情理滲透。群眾工作要有情有理,情理相互配合。在當前,群眾工作要防止以情代理、只強調以情動人不講以理服人。特別是在群眾工作中,一定要教育引導群眾有“是非觀念”,在重大的是非界限上,要教育引導群眾,不能“以情替理”。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3weiphoto.com/showinfo-318-177713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