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媒體記者 梁翊韜 通訊員 黃杰 周甜
近日,動畫電影《哪吒2》再次掀起了觀眾的熱議。影片中,哪吒身負魔性、滿身尖刺,而殷夫人卻毫不猶豫地擁他入懷,輕聲說出那句令人動容的話:“娘不在乎你是仙是魔,娘只知道,你是娘的兒。”這一幕,不僅讓無數(shù)觀眾淚目,更引發(fā)了社會對于青少年心理成長的深刻思考。
哪吒,這個背負“魔丸”標簽的少年,從出生起就面臨著村民的排斥和命運的詛咒。他用暴戾掩飾孤獨,而殷夫人卻從未否定他的“魔性”,反而用一次次擁抱傳遞著無條件地接納與愛。
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(yī)院兒童青少年心理二科主任郭平表示,這種愛,正是心理學中“無條件積極關注”的典范,它不以成績、性格等條件為前提,而是接納孩子真實的模樣。當孩子感受到“即使我有缺點,依然值得被愛”時,他們才能放下對抗世界的尖刺,轉而向內(nèi)探索自我價值。殷夫人的擁抱,無疑為這些孩子點亮了一盞明燈,讓他們看到了被接納、被愛的可能。
《哪吒2》還揭示了另一個重要的心理命題——理解。哪吒救下女孩卻被村民誤解為妖怪,而殷夫人卻精準捕捉了他的委屈,用一句話化解了他的攻擊性。這正如心理學中的“標簽效應”所示:當父母用負面詞匯定義孩子時,孩子會不自覺地向標簽靠攏;而正向解讀行為動機,則能激發(fā)孩子的成長潛能。
郭平表示,青少年的前額葉皮質尚未發(fā)育成熟,情緒控制力較弱,易沖動。因此,父母的共情式溝通顯得尤為重要。一個擁抱、一句理解的話語,都能激活孩子大腦中的鏡像神經(jīng)元,讓他們感到被理解、被支持,從而降低防御心理,更積極地面對成長中的挑戰(zhàn)。
現(xiàn)實生活中卻有許多孩子正在等待“殷夫人式”的父母。許多父母過于追求孩子的優(yōu)秀,用“李靖式”規(guī)訓代替“殷夫人式”托舉,過度糾正、貶低式教育反而將孩子推向了自我否定的深淵。這不禁讓人思考: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愛孩子?如何給予他們無條件地接納與理解?
郭平建議,父母們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幫助孩子成長:用“描述行為”代替評價,創(chuàng)造“第三空間”進行全心陪伴,擁抱孩子的不完美。這些看似簡單的行動,實則蘊含著深刻的教育智慧,能夠幫助孩子們建立自信、增強抗壓能力,讓他們在面對困難時依然能夠堅信:“無論發(fā)生什么,總有人托住我。”(編輯 李宗文)
免責聲明: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(wǎng)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(wǎng)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(nèi)容。凡是本網(wǎng)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3weiphoto.com/showinfo-108-346767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