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欧美在线精品2021,国产超薄丝袜脚交视频,精品2022一区二区在线观看,国产小伙嫖妓二十六在线

<strike id="xtg3p"><source id="xtg3p"></source></strike>
<dfn id="xtg3p"><source id="xtg3p"></source></dfn>

    <ul id="xtg3p"></ul>
    1. 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
      您當前所在位置:駐馬店廣視網(wǎng)> 理論學習> 正文

      分 享 至 手 機

      從歷史看官德修養(yǎng)

      時間:2016-09-06 17:41:48|來源:時事報告|點擊量:16303

       □ 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、博士生導師 岳慶平

      2014年9月24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(shù)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(lián)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的講話中強調(diào):“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,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(chuàng)新。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,從延續(xù)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,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(yè)。”2015年8月23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第二十二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賀信中指出:“重視歷史、研究歷史、借鑒歷史,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、把握今天、開創(chuàng)明天的智慧。所以說,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。”習近平總書記2004年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曾在《求是》雜志上撰寫題為《用權(quán)講官德 交往有原則》的文章,認為領(lǐng)導干部要做到“權(quán)為民所用”,就必須法德并舉,既要依法用權(quán),又要以德用權(quán),歸根到底用權(quán)要講官德。中國歷代思想家既重視以德修身,也重視從政以德。我們黨善于繼承人類一切優(yōu)秀歷史文化遺產(chǎn),并立足現(xiàn)實,著眼于古代德治思想的當代闡釋,以此加強干部隊伍建設(shè)。而《公務員職業(yè)道德培訓大綱》中,除了公務員的責任、義務和紀律,世界觀、權(quán)力觀、事業(yè)觀等內(nèi)容,也包括了中國古代如何加強官德修養(yǎng)的內(nèi)容。

      本文主要分為從歷史看官德修養(yǎng)概述、歷史上為何重視官德修養(yǎng)、當前如何加強官德修養(yǎng)等三個方面介紹自己的學習和研究心得。

      一、從歷史看官德修養(yǎng)概述

      歷史一般指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為,或者對這些事件和行為的記錄、詮釋和研究。如果轉(zhuǎn)換角度具體而言,歷史也許可從八方面定義:歷史是人類社會的過程,歷史是代代相傳的文化,歷史是古今中外的變化,歷史是天人關(guān)系的探究,歷史是人際交往的省悟,歷史是立體思維的方式,歷史是充滿智慧的寶庫,歷史是做人做事的明鏡。唐太宗說:“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替。”即以歷史上的成敗得失為鑒戒。

      (一)官德的定義

      官德是從政道德,是官員從政德行的綜合反映,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風等方面的素養(yǎng)。我們共產(chǎn)黨人的官德,應該是為民、務實、清廉。重視官德在中國歷史悠久,西周就有“以德配天”與“明德慎刑”的提法,孔子則始終強調(diào)“為政以德”,認為“道之以政,齊之以刑,民免而無恥;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,有恥且格”。司馬光說,“夫才與德異,而世俗莫之能辨,通謂之賢,此所以失人也。夫聰察強毅謂之才,正直中和謂之德。才者,德之資也;德者,才之帥也。才德全盡謂之圣人,才德兼亡謂之愚人;德勝才謂之君子,才勝德謂之小人”,“夫德者人之所嚴,而才者人之所愛;愛者易親,嚴者易疏,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遺于德。自古昔以來,國之亂臣,家之敗子,才有余而德不足,以至于顛覆者多矣!故為國為家者,茍能審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,又何失人之足患哉”,“取士之道,當以德行為先,其次經(jīng)術(shù),其次政事,其次藝能”。

      (二)古代官德的內(nèi)容

      中國古代官德中既有精華,也有糟粕,我們應該吸取精華,剔除糟粕。而對古代官德的內(nèi)容,目前有很多不同的概括,我以下重點談慎獨、安民、用賢、廉政四項內(nèi)容。

      1.慎獨。慎是對自身作為的敬畏和約束。古代官德強調(diào)八方面的慎,即慎獨、慎欲、慎微、慎權(quán)、慎友、慎嗜、慎言、慎終。學界對慎獨的解釋眾說紛紜,我認為慎獨是指人在獨處時自覺遵守道德?!抖Y記·大學》:“此謂誠于中,形于外,故君子必慎獨也。”《禮記·中庸》:“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,故君子慎其獨也。”曹植《卞太后誄》:“祇畏神明,敬惟慎獨。”袁采說,“處世當無愧于心。”葉存仁說,“不畏人知畏己知。”曾國藩說:“能慎獨,則內(nèi)省不疚,可以對天地質(zhì)鬼神。”

      2.安民?!稌?middot;皋陶謨》:“在知人,在安民。”晏子說,“意莫高于愛民,行莫厚于樂民”,“意莫下于刻民,行莫賤于害身也”??鬃诱f:“修己以安百姓。”陸機說:“修己安民,良士之所希及。”張居正說:“竊聞致理之要,惟在于安民,安民之道,在察其疾苦而已。”黃宗曦說:“蓋天下之治亂,不在一姓之興亡,而在萬民之憂樂。”

      3.用賢?!渡袝?middot;咸有一德》:“任官惟賢才,左右惟其人。”管仲認為,官德包括“賢之用,能之使,勞之論”,強調(diào)“士有公天下之心,然后能舉天下之賢”。墨子說:“夫尚賢者,政之本也。”劉向說:“要在得賢而任之”,“國無賢佐俊士,而能得成功之名,安危繼絕者,未嘗有也”。王符說:“國家存亡之本,治亂之機,在于明選而已矣。”左雄說:“臣聞柔遠和邇,莫大寧人,寧人之務,莫重用賢,用賢之道,必存考黜。”諸葛亮說:“治國之道,務在舉賢。”唐太宗令封德彝舉賢,久無所舉,受到唐太宗批評。封德彝回答:“非不盡心,但于今未有奇才耳!”唐太宗說:“君子用人如器,各取所長。古之致治者,豈借才于異代乎?正患己不能知,安可誣一世之人!”

      4.廉政。包拯說:“廉者,民之表也;貪者,民之賊也。”明代山東巡撫年富的座右銘是:“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,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。公則民不敢慢,廉則吏不敢欺。公生明,廉生威。”薛瑄提出:“世之廉者有三:有見理明而不妄取者,有尚名節(jié)而不茍取者,有畏法律保祿位而不敢取者。見理明而不妄取,無所為而然,上也;尚名節(jié)而不茍取,猖介之士,其次也;畏法律保祿位而不敢取,則勉強而然,斯又為次也。”徐榜說:“惟士之廉,猶女之潔,一朝玷污,終身玷缺。”清朝陳弘謀說:“廉恥,立人之大節(jié),蓋不廉,則無所不取;不恥,則無所不為。為人而如此,則禍亂敗亡,亦無所不至。”

      (三)歷史的比較

      我們現(xiàn)在學習、踐行“三嚴三實”,實際上在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精華中也有相近內(nèi)容。比如,管子強調(diào)“禮義廉恥,國之四維,四維不張,國乃滅亡”??鬃訌娬{(diào)“修身為本”“克己復禮”。“康熙圣諭廣訓十六條”強調(diào)“敦孝弟以重人倫”,“和鄉(xiāng)黨以息爭訟”,“重農(nóng)桑以足衣食”,“尚節(jié)儉以惜財用”,“隆學校以端士習”,“黜異端以崇正學”,“講法律以儆愚頑”,“明禮讓以厚風俗”,“務本業(yè)以定民志”,“訓子弟以禁非為”,“息誣告以全善良”,“聯(lián)保甲以弭盜賊”等。

      有學者認為,中國古代的四種價值律中,金律和銀律是道德的,銅律是非道德的,鐵律是反道德的。金律是“欲人施諸己,亦施于人”,即孔子所說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”,意為盡己之心,從自我出發(fā),成全別人毫無條件,哪怕有人傷害我,我也成全他;銀律是孔子所說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意為將心比心,推己及人,換位體諒別人。銅律是“人施諸己,反施于人”,意為別人如何對待我,我就如何對待別人,只講交換價值的對等;鐵律是“己所不欲,先施于人”,即“寧可我負天下人,休叫天下人負我”,意為傷害別人毫無條件,哪怕有人救了我的命,我也傷害他。官員應崇尚金律,以銀律為底線,排除銅律和鐵律?!?/p>

      二、歷史上為何重視官德修養(yǎng)

      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視官德修養(yǎng),反復強調(diào)官德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。從傳世的大量歷史文獻中,我們可看到不少對今天有參考價值和有益啟示的官德思想和相關(guān)制度。中國歷史上為何重視官德修養(yǎng),我的研究體會主要有以下四方面。

      (一)做官先做人

      清代學者徐乾學說:“做官時少,做人時多;做人時少,做鬼時多。”我覺得這16字說得好,可謂大道至簡,通俗易懂。這里主要是講人生觀,是講一個人死后得到的評價,完全是根據(jù)其做人的表現(xiàn)。人生百年其實很短,有人認為“如白駒過隙”,所以人生一定要有意義。焦裕祿精神就是短暫鑄就了永恒:焦裕祿工作的時間并不長,但為我們留下了永恒的精神。我們一般官員不敢追求永恒,但應追求一點長久。我們?yōu)楣賻资辏瑧ㄟ^自己的不懈努力,“莫以善小而不為”,甘愿從自身和點滴做起,為社會和后代留下一點有長久意義的正能量的好東西。我們?nèi)绻皇菗碛泻艽髾?quán)力,或者賺了很多錢,但權(quán)力不為人民服務,錢都供自己鋪張浪費,那是不正確的人生觀。權(quán)力和錢都是過眼煙云,人一旦“做鬼”后則一無所有。正如俗話所說,人不能把權(quán)力和錢帶進墳墓,但權(quán)力和錢可以把人帶進墳墓。

      (二)德是立身之本

      古人認為人生有三不朽: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。其中立德最重要,因為“人無德不立,官無德無為”。老子說:“人之立身,所貴者惟在德。”一個人沒有道德,就不能完善自身?!洞髮W》說:“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以皆以修身為本。”鄭板橋說:“種十里名花何如種德,修萬間廣廈不若修身。”

      以德立身修身,一要內(nèi)省,二要克己。內(nèi)省是思想道德上的一種積極的向內(nèi)探求,而不是對外要求和抱怨別人??鬃诱f:“君子求諸己,小人求諸人”,“內(nèi)省不疚,夫何憂何懼?”曾子說:“吾日三省吾身,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”孟子說:“愛人不親,反其仁;治人不治,反其智;禮人不答,反其敬。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,其身正而天下歸之。”克己是思想道德上的一種嚴格的自我約束??鬃犹岢?ldquo;克己復禮”,做到“非禮勿視、非禮勿聽、非禮勿言、非禮勿動”。認為君子克己“有三戒:少之時,血氣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壯也,血氣方剛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氣既衰,戒之在得”。

      關(guān)于內(nèi)省和克己,我舉個古代寡母和兒子的例子。在古代社會,對寡母有“三從”的規(guī)范,其中有“一從”是“夫死從子”。對兒子有孝順父母的規(guī)范,強調(diào)“天下無不是的父母”。如果寡母和兒子都重視內(nèi)省和克己,則寡母向內(nèi)探求:我丈夫去世了,我要聽從兒子的;兒子也向內(nèi)探求:我遵循孝道,對母親要絕對順從。這樣母子關(guān)系一定很和睦。但如果反之:寡母對兒子要求:你要遵循孝道,絕對順從我;兒子對寡母要求:我爸去世了,你要聽從我的。這樣母子關(guān)系一定會緊張。如從“修身”“齊家”擴展到“治國”“理政”,我們工作中的上下級關(guān)系也有相似之處。領(lǐng)導應多向內(nèi)探求:我沒有給下級提供很好的工作條件,我應該再加把勁,盡力而為,進一步做好保障工作。下級應多向內(nèi)探求:領(lǐng)導確有苦衷,已為我們做了很多,我們應感謝領(lǐng)導,加倍努力工作。我們現(xiàn)在有些官員,有時向內(nèi)探求和嚴格律己不夠,而對外要求和抱怨別人過多。

      (三)德是為政之要

      《尚書·立政》載,官員要具備“九德”:寬而栗、柔而立、愿而恭、亂而敬、擾而毅、直而溫、簡而廉、剛而塞、強而義?!吨芏Y·天官》載,官員要具備“六廉”:一曰廉善,二曰廉能,三曰廉敬,四曰廉正,五曰廉潔,六曰廉辨。孔子說:“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眾星共之。”即官員從政要重視道德,如同北極星一樣安居其所,其他星則有序地圍繞著北極星??鬃舆€說:“政者,正也。子帥以正,孰敢不正?”即官員要以自身道德教育和感化百姓??鬃?ldquo;為政以德”的思想,與西周“明德慎罰”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??鬃诱J為,春秋時期“禮樂崩壞,天下無道”,所以他周游列國,提倡德政,致力于變天下無道為有道。他強調(diào)德政的正面功能,認為德政是區(qū)分“仁君”與“暴君”的重要標準。君主和官員只有施行德政,百姓才能遵德而行,天下才能長治久安。董仲舒說:“古者修教訓之官,務以德善化民。民已大化之后,天下常亡一人之獄矣。”

      據(jù)《后漢書·楊震傳》記載,楊震為官重視道德,不接受私下賄賂。其子孫粗茶淡飯,步行出門。有朋友勸他為子孫置些產(chǎn)業(yè),楊震不肯并說:“讓后代被稱作清官的子孫,這個饋贈不也很豐厚嗎!”楊震多次升遷,官至荊州刺史、東萊太守。有一次赴任途中經(jīng)過昌邑,他以前舉薦的秀才王密正好擔任縣令,于是王密深夜前來拜見楊震,并懷揣十斤黃金為禮。楊震說:“我很了解你,你卻不了解我,這是為什么?”王密說:“深夜沒有人知道我給您送黃金。”楊震回答:“天知,神知,我知,你知,怎么能說沒有人知道!”王密羞愧地拿著黃金回去了。

      (四)德是立國之基

      國家的治理一定要重視官德,很多朝代由盛轉(zhuǎn)衰往往是因為官德頹廢,所以唐朝詩人李商隱在總結(jié)歷史經(jīng)驗教訓時說:“歷覽前賢國與家,成由勤儉敗由奢。”我曾讀過一本書,書名用了李商隱的話:《從政再提醒——成由勤儉敗由奢》。這本書從艱苦奮斗明鑒、簡樸節(jié)約擷英、廉潔從政衷言、驕奢淫逸警示、進德資政新語等5個方面,列舉了古今眾多正面和反面人物,通過對他們的剖析,提醒官員要艱苦奮斗,勤儉節(jié)約,做黨員和群眾的榜樣。

      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,要求全黨在奪取全國政權(quán)后,要經(jīng)受住執(zhí)政的考驗,提出“務必使同志們繼續(xù)保持謙虛、謹慎、不驕、不躁的作風,務必使同志們繼續(xù)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”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正是因為始終強調(diào)和堅持“兩個務必”,黨才能保持同群眾的血肉聯(lián)系,團結(jié)帶領(lǐng)人民戰(zhàn)勝了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(zhàn),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。要跳出“其興也勃焉、其亡也忽焉”的歷史周期律,就要靠頭腦清醒,靠保持“兩個務必”。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:“古往今來,為官者‘不患無位而患德之不修’,‘不患位之不尊,而患德之不崇’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那些帝國的崩潰、王朝的覆滅、執(zhí)政黨的下臺,無不與其當政者不立德、不修德、不踐德有關(guān),無不與其當權(quán)者作風不正、腐敗盛行、喪失人心有關(guān)。”

      三、當前如何加強官德修養(yǎng)

      當前如何加強官德修養(yǎng),政界學界有大量研究成果,而且很多方面都需要強調(diào)。我這里只想結(jié)合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精華中慎、公、廉、學、悟五個字和官箴書,以及曾國藩和焦裕祿的官德修養(yǎng),分八方面談談當前如何加強官德修養(yǎng)。

      (一)慎獨慎微

      常言道:君子之心,常存敬畏;官有所畏,業(yè)有所成?!对娊?jīng)·大雅》有“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”的說法。民間也有“丟失一顆釘子,壞了一個蹄鐵;壞了一個蹄鐵,折了一匹戰(zhàn)馬;折了一匹戰(zhàn)馬,傷了一位騎士;傷了一位騎士,輸了一場戰(zhàn)斗;輸了一場戰(zhàn)斗,亡了一個帝國”的說法。宋太宗趙光義將“爾俸爾祿,民膏民脂,下民易虐,上天難欺”16字頒于州縣,立于衙署大堂前。州縣官吏坐堂理事,即可看見這16字,以警戒其秉公辦事,從政為民。德魯克認為:“一個有能力管好別人的人不一定是一個好的管理者,而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為好的管理者。”

      (二)一心為公

      一心為公包括古代官德中的安民和用賢,因為只要做到了一心為公,當然也會做到安民和用賢。官員要不計個人利害和毀譽,跨越名利關(guān)、親情關(guān)和親信關(guān),要立黨為公,執(zhí)政為民,無私奉獻,艱苦奮斗。有人提出,一心為公要求官員在意識上摒棄做官發(fā)財?shù)母?ldquo;官”念,要求官員不把個人得失作為制定政策的前提,要求官員在選人用人、利益分配、資源管理時要公正,要求官員對黨忠誠,對人民負責,不欺上瞞下。

      一心為公源于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精華中的“天下為公”,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和歷史底蘊,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元素。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我們官員應該內(nèi)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最好能夠真正自覺自愿踐行,并帶領(lǐng)黨員和群眾“日用而不知”。

      (三)清廉為政

    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,秉公用權(quán)才能贏得人心”,“反對腐敗、建設(shè)廉潔政治,保持黨的肌體健康,始終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”。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:“執(zhí)法司法是否具有公信力,主要看兩點,一是公正不公正,二是廉潔不廉潔。這兩點說起來簡單,要做到就不容易了。要扭住職業(yè)良知、堅守法治、制度約束、公開運行等環(huán)節(jié),堅持不懈,持之以恒地抓。”

      我們目前正在加快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,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,正在形成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的有效機制,堅決遏制和預防腐敗現(xiàn)象。清廉為政需要從四個層面理解:一是不敢腐?,F(xiàn)在強力反腐,既打老虎又拍蒼蠅、一般官員不敢腐了。二是不能腐。我們通過不斷健全規(guī)定,完善制度,一般官員不能腐了。三是不想腐。我們通過一系列教育活動,官員理想信念堅定了,自覺了,當然不想腐了。四是不必腐。我作為政策研究者應提出這個層面,就是使官員能夠以薪養(yǎng)廉和體面生活,從而不必腐。我不主張高薪養(yǎng)廉,但我認為以薪養(yǎng)廉和體面生活,對官員是必要的。完善制度涉及很多方面,其中之一是完善官員的基本工資制度。我們目前官員的基本工資制度不太合理,因為主要是在計劃經(jīng)濟時期制定的標準,那時住房、醫(yī)療、教育、養(yǎng)老等還享受某些福利,所以都未包括在基本工資之內(nèi)?,F(xiàn)在住房、醫(yī)療、教育、養(yǎng)老等都逐漸市場化了,但是官員工資的基本結(jié)構(gòu)沒有太大改變,有些官員尤其是年輕官員,有時不足以支付住房、醫(yī)療、教育、養(yǎng)老等方面的花費,不足以體面地有尊嚴地生活。

      (四)加強學習

      官員一定要加強學習。讀書是重要的學習途徑,特別是讀經(jīng)典。孔子說,“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”,“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”“君子食無求飽,居無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謂好學也己”。曾國藩說,“我這一生,無一日不讀書。”“吾輩讀書只有兩事,一者進德之事,以圖無忝所生;一者修業(yè)之事,以圖自衛(wèi)其身”,“人之氣質(zhì),由于天生,本難改變,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(zhì)。古之精相法者,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”。毛主席在延安時說過一句話:“如果再過10年我就死了,那么我就一定要學習9年零359天。”毛主席這樣講是希望領(lǐng)導干部努力學習,也體現(xiàn)了毛主席活到老、學到老的境界和精神。其實,毛主席年輕時就寫過一副自勉聯(lián):“貴有恒,何必三更起五更眠;最無益,只怕一日曝十日寒。”

      我們還要將學習與思考結(jié)合起來。孔子說:“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”即只學習不思考則迷惘,只思考不學習則危險??鬃舆€說:“吾嘗終日不食,終夜不寢,以思,無益,不如學也。”子夏說:“博學而篤志,切問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。”康德說:“感性無知性則盲,知性無感性則空。”都是強調(diào)學習與思考結(jié)合的重要性。

      (五)學以致悟

      佛學文化特別重視“悟”,講究“覺悟”。在學和悟的關(guān)系上,我認為學以致用對官員非常重要,其中的“用”既包括對具體工作的“有用之實用”,也包括對整個人生的“無用之大用”。但在重視學以致用的同時,也要重視學以致悟。特別是對“無用之大用”而言,往往難以直接學以致用,一般是首先學以致悟,然后悟以致用。學以致悟要悟理悟法悟情,尤其要學道悟道。當然在學道悟道的基礎(chǔ)上,也要行道弘道。這里的“道”主要指中華文化的大道理、大法則、大智慧。在學道悟道、行道弘道的過程中,我們官員的內(nèi)心一定會更恭敬、更純凈、更虛靜,我們的官德修養(yǎng)也一定會加強。

      比如我們看太極圖就要學以致悟,我主要是悟八個字:盛極而衰,否極泰來。所以強者要修身律己,厚德載物;弱者要奮發(fā)進取,自強不息。再比如我們看五行相生相克圖也要學以致悟,我主要也是悟八個字:天網(wǎng)恢恢,疏而不漏。五行相生相克圖是一個封閉的圓圈,外面相生,里面相克。說明任何事物都被其他事物所生,也被其他事物所克。而任何事物也都生或者克另一種事物。一種事物對另一種事物的生或者克,達到極端又會引發(fā)反生或反克。強弱都是相對而言,都會受到制約并發(fā)生變化,所以我們?yōu)楣贋槿瞬荒苡萌跞鈴娛车膮擦忠?guī)則。生態(tài)學上的某些現(xiàn)象也能說明類似道理,如漢代劉向在《說苑·正諫》中說:“園中有樹,其上有蟬,蟬高居悲鳴飲露,不知螳螂在其后也;螳螂委身曲附,欲取蟬,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;黃雀延頸,欲啄螳螂,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。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,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。”

      從學以致悟或?qū)W道悟道行道的角度,我的切實體會是:我們官員一定要學在當下、悟在當下和行在當下。當然在此基礎(chǔ)上,我們官員還一定要證在當下:一要證明我們官員的身體與心靈是同步與和諧的,目前有的官員身體走得比較快,心靈走得比較慢,出現(xiàn)了身心的不和諧。二要證明我們官員自身的價值,我們一定能通過自身的不懈奮斗,實現(xiàn)自己確定的工作目標和人生目標。

      王國維用晏殊、柳永和辛棄疾的三句詩,提出的人生三種境界,可供我們官員實現(xiàn)工作目標和人生目標時借鑒。王國維在《人間詞話》中說:“古今之成大事業(yè)、大學問者,必經(jīng)過三種之境界:‘昨夜西風凋碧樹。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。’此第一境也。‘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。’此第二境也。‘眾里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。’此第三境也。”

      (六)官箴書

      官箴書在中國古代被稱為“宦海指南”和“牧民寶鑒”,專講為官之道,一般是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內(nèi)容,特別強調(diào)官員的修身立德。有人認為,官箴書在中國古代之所以會出現(xiàn),是因為在國家系統(tǒng)中,官德修養(yǎng)的好壞關(guān)系到國家政權(quán)的興衰存亡,影響到社會風尚及民風的好壞。所以,就最高統(tǒng)治者而言,希望通過官箴加強各級官員的道德自律,約束官員的思想和行為;就官員自身來說,可以從官箴書中汲取前代官員的為官之道。

      中國古代有很多官箴書,大家可以根據(jù)自身需要,有選擇地學習和思考。有人總結(jié)說:官箴書中最簡練的是宋代呂本中的《官箴》,最規(guī)整的是元代張養(yǎng)浩的《三事忠告》,最深刻的是清代陳宏謀的《五種遺規(guī)》,最實用的是清代汪輝祖的《學治臆說》。宋代呂本中的《官箴》指出:“當官之法,惟有三事:曰清,曰慎,曰勤。知此三者,可以保祿位,可以遠恥辱,可以得上之知,可以得下之援。”明代《功過格輯要》進一步指出:“操持不外‘清、慎、勤’三字。清者大節(jié),慎者無誤,勤則能理,昔人所謂三字符也。取全條而熟玩之,有貴其剛毅無私者,亦由清而致;有貴其謙抑不肆者,亦由慎而致;有貴其關(guān)防不漏者,亦由勤而致,則斯三言可以該矣。舍此三言,其亦何能為政哉?”

      (七)曾國藩的官德修養(yǎng)

      曾國藩為官比較成功,有人評價他:“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,為師為相為將一完人。”眾所周知人無完人,這種評價失之過高,但曾國藩的官德修養(yǎng),確有值得我們官員借鑒之處。

      曾國藩提出,“居官以堅忍為第一要義”,“辦大事的人胸懷要寬,肚量要大,能忍善忍”,“德以滿而損,福以驕而減”,“總以錢少產(chǎn)薄為妙”,“輕財足以聚人,律己足以服人,量寬足以得人,身先足以率人”。曾國藩重視修身、克己、養(yǎng)德,每天必做十三件事:主敬、靜坐、早起、讀書不二、讀史、謹言、養(yǎng)氣、保身、寫日記、日知所亡、月無忘所能、作字、夜不出門。

      曾國藩在遺囑中說:“今將永別,特立四條以教汝兄弟。一曰慎獨則心安。自修之道,莫難于養(yǎng)心;養(yǎng)心之難,又在慎獨。能慎獨,則內(nèi)省不疚,可以對天地質(zhì)鬼神”,“二曰主敬則身強。內(nèi)而專靜統(tǒng)一,外而整齊嚴肅,敬之工夫也;出門如見大賓,使民為承大祭,敬之氣象也;修己以安百姓,篤恭而天下平,敬之效驗也”,“三曰求仁則人悅。凡人之生,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,得天地之氣以成形,我與民物,其大本乃同出一源。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,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。至于尊官厚祿,高居人上,則有拯民溺救民饑之責”,“四曰習勞則神欽。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,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,則旁人韙之,鬼神許之,以為彼自食其力也”。

      (八)焦裕祿的官德修養(yǎng)

      焦裕祿被譽為“黨的好干部”“人民的好公仆”。1962年被調(diào)到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。時值該縣遭受嚴重的內(nèi)澇、風沙、鹽堿“三害”,他堅持實事求是、群眾路線的領(lǐng)導工作方法,靠著“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”,查風向、探水流,歷經(jīng)千辛萬苦找到了治理“三害”的辦法。他帶領(lǐng)干部訪貧問苦,為群眾爭取救濟糧款,把保障民生做到了百姓心中。他說:“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,越是困難的地方,越能鍛煉人。請組織上放心,不改變蘭考的面貌,我決不離開這里。”

      焦裕祿身患肝癌,依舊忍著劇痛,堅持工作。他病危時,用盡全力斷斷續(xù)續(xù)地說:“我沒有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,沒有實現(xiàn)蘭考人民的要求,心里感到很難過。我死了不要多花錢,省下來錢支援災區(qū)建設(shè)。我只有一個要求:請組織上把我運回蘭考,埋在沙丘上,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,死了也要看著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。”焦裕祿去世后,人們在他病床的枕下發(fā)現(xiàn)兩本書:一本是《毛澤東選集》,一本是《論共產(chǎn)黨員修養(yǎng)》。

      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時說,“要重點學習弘揚焦裕祿的公仆情懷、求實作風、奮斗精神和道德情操。要見賢思齊,組織黨員、干部把焦裕祿精神作為一面鏡子來好好照一照自己,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、好干部”,“很多東西存在的時間雖然短暫,但這短暫鑄就了永恒,焦裕祿精神是這樣,井岡山精神、延安精神、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(tǒng)和偉大精神都是這樣”,“我們要深入思考一個問題,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時間并不長,但給我們留下這么多,我們應該給后人留下些什么?”

      免責聲明: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(wǎng)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(wǎng)絡(luò)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(zhuǎn)載自其它媒體,轉(zhuǎn)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(quán)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。凡是本網(wǎng)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(quán)的轉(zhuǎn)載,如需轉(zhuǎn)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3weiphoto.com/showinfo-318-54194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

    2. 責任編輯 / 劉釗

    3. 審核 / 李俊杰 劉曉明
    4. 終審 / 平筠
    5. 上一篇: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(yǎng)
    6. 下一篇:人民日報:主動做好融合發(fā)展這篇大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