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欧美在线精品2021,国产超薄丝袜脚交视频,精品2022一区二区在线观看,国产小伙嫖妓二十六在线

<strike id="xtg3p"><source id="xtg3p"></source></strike>
<dfn id="xtg3p"><source id="xtg3p"></source></dfn>

    <ul id="xtg3p"></ul>
    1. 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
      您當前所在位置:駐馬店廣視網(wǎng)>熱點> 正文

      分 享 至 手 機

      天 路 筑 夢

      時間:2019-08-02 15:42:32|來源:眼豫天中|點擊量:42412

      題記:謹以此文紀念為修筑天山公路而付出青春和熱血的確山籍800余名天路老兵群體!感謝劉海群、朱松雄、陳邦賢等天山老兵提供相關文字資料和照片!

      天 路 筑 夢

      天 路 筑 夢

      天 路 筑 夢

      1974年4月,軍委工程兵第四工區(qū)從湖北宜昌移防新疆,擔負天山公路施工任務,投入兵力13000人。1983年9月,天山公路建成通車。十年間,筑路官兵戰(zhàn)冰雪斗嚴寒,縱穿巴音布魯克草原,翻越四座冰達坂,跨過五條主河流,打風鉆、挖隧道,爬峭壁、架橋梁,建涵洞、鋪路面,修筑防雪走廊,靠一鍬一鎬、用血肉之軀矗立起中國公路史上的精神豐碑,創(chuàng)造了以“信仰堅定、紀律嚴明、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戰(zhàn)斗、特別能奉獻”為內(nèi)容的“天山精神”和“昆侖精神”。這13000名筑路英雄,有800余人來自革命老區(qū)確山,原00122部隊三營七連連長李群柱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。

      英雄,是時代的先鋒、民族的脊梁;天山,是800多名確山籍筑路老兵報國灑熱血、鑄就“天山精神”的土壤。金戈鐵馬昨日風,“八一”前夕,記者走近確山籍天山公路筑路老兵群體,傾聽天路老兵三十多年前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。

      李群柱1951年生,1969年10月入伍,先后任戰(zhàn)士、排長、連長等職務,1985年轉業(yè)至市交警大隊。因患肝病、矽肺病,病逝于2004年6月25日。

      當兵修路,轉業(yè)地方當交警,他的人生在常人眼中如此平凡,在熟悉他的戰(zhàn)友眼中卻又如此偉大。他的故事值得我們傾聽。

      天 路 筑 夢

      李群柱(左一)和部隊首長和工程技術人員在天山公路隧道施工現(xiàn)場。

      李群柱當兵15年,跟大山和公路結緣,先后參加過湖北蓮沱公路、天山公路、昆侖山和布公路工程建設,多次獲得營、團、師級獎勵,所在排和個人榮立三等功,部隊把他從一名普通戰(zhàn)士培養(yǎng)成帶兵的連長。

      在李群柱重病期間,各地的戰(zhàn)友們來看望他,最多的聊天話題還是三十多年前在新疆當兵修路的陳年舊事。“每次聊起在天山、昆侖山筑路的那些事,他就來了興致,好像病痛都消失了。”2004年,聽說李群柱生病住院,遠在湖北的老戰(zhàn)友朱松雄趕來探望,兩人有過深入的交談。躺在病床上的李群柱坦言:“這輩子當兵、干交警,做過最危險、最苦、最累的活就是在‘老虎口’打‘飛線’,差點把命搭在天山上。都說‘大難不死,必有后福’,這話不假,我們不知道在鬼門關走過多少回,最后總算安全回到故鄉(xiāng)了。每當夜深人靜,我總會想起長眠在天山的連長、指導員和戰(zhàn)友們,和他們相比,我知足了。”

      1979年春天,朱松雄結識李群柱的時候,李群柱已經(jīng)是七連連長。“那時候他剛三十歲出頭,中等個兒,年齡比我大七八歲,由于常年在雪域高原施工,皮膚粗糙、黝黑透紅,顴骨微凸、眼睛深邃。”

      徐國營跟李群柱是從確山一同入伍的老鄉(xiāng),他介紹,1975年,在當兵的第五個年頭,李群柱已經(jīng)被提拔為副排長。當時,部隊駐扎在天山北麓一個叫將軍廟的地方,從北向南修筑天山公路,三營駐扎地是一個一線天的峽谷,一邊是近乎垂直的懸崖峭壁,一邊是深不見底的奎屯河,連隊的帳篷就搭在懸崖邊。

      春節(jié)剛過,天山依然冰封雪裹,團里召開了施工動員大會,并對各營連分配了施工任務。團長把天山公路51公里處近2000米、施工難度最大的“飛線”段交給了三營;營長又把第一個1500米的“飛線”段交給了李群柱所在的七連,并要求利用6個月時間打通。“飛線”就是測繪人員無法涉足,只能用虛線標注在圖紙上的路基,由于山勢陡峭險峻,開挖量大,只能鑿成虎口狀的作業(yè)面。

      軍令如山,李群柱代表班排向連隊黨支部遞交了決心書,表示豁出性命也要把任務完成。天剛蒙蒙亮,帳篷圍起的四合小院靜悄悄的。趁著早飯前,李群柱和連隊干部一起爬上了一處臺階式的陡坡,查看將要施工的地形,眼前的情形不由得讓他們吃了一驚:山崖怪石倒掛,鬼斧神工,地形極其險要,難怪當?shù)厝私o他起了個形象的名稱“老虎口”。

      面對矗立在眼前的峭壁,連隊骨干們掂量著工程量,簡單測算,至少需要進行4次大爆破,每次大爆破必須先打出作業(yè)面,然后在作業(yè)面上打出五六個導洞。大爆破后,要清除上萬立方米的石渣,來回三四個循環(huán)才能看出公路的雛形。如果一個過程拖延了時間,整個任務就會失敗。

      開弓沒有回頭箭,面對艱巨的工程任務,李群柱和戰(zhàn)士們清楚,這注定是一場惡仗。

      陽春三月,內(nèi)地已是桃李芬芳,而天山依舊寒冷異常,刺骨的山風把懸崖上的石頭吹得吱吱作響。李群柱和筑路勇士們手拉手爬到懸崖頂部,掄錘打釬,打了5個固定樁,艱難地開鑿了一條人行棧道。然后,勇士們把尼龍繩纏繞在固定鋼釬上,把人和風鉆吊下幾十米的山谷中,在懸崖峭壁之上打炮眼。那種陣勢,每個施工戰(zhàn)士瞬間成了雜耍演員,在懸崖上蕩來蕩去。

      天 路 筑 夢

      李群柱在天山冰達坂工地

      那時的李群柱才二十三四歲,渾身每一個毛孔都噴射著戰(zhàn)士的激情和活力,每一滴汗珠都飛濺著青春的能量。每次上工地,他總是先檢查戰(zhàn)士的安全裝備,然后第一個系好安全繩,背上風管、風鉆,俯身吊下懸崖開始工作。別的戰(zhàn)士打一個炮眼,他能打完兩個。

      連隊戰(zhàn)士們都說,一排副排長李群柱是個“拼命三郎”。第一場突擊戰(zhàn),他就得到營里嘉獎。小型爆破后,炸出一個個作業(yè)面,李群柱帶領戰(zhàn)士們像巖羊攀石一樣,背著炸藥和工具,一步一步地攀到作業(yè)面上,走在剛炸開的便道上,手指要牢牢地摳住巖石,俯瞰腳下深不見底的峽谷,稍微不慎,恐怕連尸體都找不回來。

      打導洞是公路施工中最艱苦的活,由于施工作業(yè)面在懸崖上,可利用的空間非常狹小、導洞直徑不到一米,施工戰(zhàn)士站著抬不起頭,跪著又用不上勁,有力使不上。李群柱干脆仰躺著,雙手抱著風鉆,用一只腳蹬著風鉆支架。風鉆一開,震動得全身發(fā)麻,高壓風吹起石渣粉塵,嗆得眼睛都睜不開,三層防塵口罩都隔不住灰塵,施工的戰(zhàn)士背部常常被鋒利的碎石劃破,汗水和血漬把衣服黏在脊背上。

      1976年上半年已經(jīng)過去了,連隊施工筑路大戰(zhàn)猶酣,雖然過程困難,但天大的困難也阻擋不了筑路勇士們前進的腳步!開山的炮聲接連不斷,山谷被震得瑟瑟發(fā)抖,在李群柱等筑路勇士面前,所有困難都被甩進波濤洶涌的奎屯河了。

      然而,無法預料的事情突然發(fā)生了。1976年7月15日中午,李群柱剛走下工地,還沒來得及撣去身上的灰塵,只聽得外邊有人高喊“塌方了”“塌方了”。抬眼望去,只見剛離開的工地被塌方卷起的塵煙籠罩著,什么都看不清。李群柱和剛走下工地的戰(zhàn)友往工地上跑。連長楊曉海、指導員李善國不見了,推土機和兩名機械手不見了,通訊員和衛(wèi)生員也不見了!

      一排長王春德連忙組織戰(zhàn)士們開始緊急救援。可是,山坡上不時往下掉石頭,李群柱和戰(zhàn)友們完全顧不得這些,大聲呼喊著連長、指導員的名字,用手扒開一層層石頭,雙手鮮血直流,卻視而不見。約過去了兩小時,李群柱和一個叫王二占的河北兵把夾在大石頭縫里的衛(wèi)生員救了出來,連長和其他五位戰(zhàn)友的軀體被埋在數(shù)萬立方米的巨石下面。

      那段時間,炊事班每次把一桶飯菜送到工地上,挑回去半桶,以此祭奠犧牲的烈士。危難時刻,團里命令一排長王春德臨危受命,接任連長職務,處理烈士的后事,接著完成未完成的筑路事業(yè)。三年后,李群柱接任七連連長職務,帶領全連戰(zhàn)友完成了老連長未竟的事業(yè)。由于在“老虎口”打“飛線”中的突出表現(xiàn),七連被交通部授予“拖不垮砸不爛的英雄連隊”。時任連長王春德作為修筑天山公路的英模,代表英雄的七連戰(zhàn)士在全國巡回作報告。

      如今,在新疆天山喬爾瑪革命烈士陵園,七連五位烈士的英名被永遠地雕刻在紀念碑上。

      天 路 筑 夢

      1978年,李群柱所在的七連接受上級的命令,作為先頭突擊連,從公路北段撤下來,開赴南疆庫車縣境內(nèi)的天山深處,在海拔3800米高的鐵力買提冰達坂上擔負隧道切口任務。這條隧道全長1987米,是整個天山公路上的第三條隧道,也是當時我國海拔最高、里程最長、施工難度最大的高山公路隧道。

      隧道口定在懸崖壁上,連隊帳篷沿著進場便道扎在山崖下面。跟李群柱同年入伍的確山老兵劉海群抑制不住內(nèi)心的激動,自豪地說:“那時候,我們天山上的工程兵,把人間所有的苦都吃盡了!”

      天 路 筑 夢

      “當時,隧道施工機械化程度低,全靠人工作業(yè),啞炮、塌方等意外經(jīng)常發(fā)生,隨時可能吞噬戰(zhàn)士的生命,每個戰(zhàn)士都有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(jīng)歷。”劉海群說,“天山公路是造就英模群體的沃土,每一個人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。”

      “六月天山雪,無花只有寒。”新疆的氣候一般是十月下雪,三月化凍。而部隊每年三月底四月初,就要上山施工,一直干到十月份,施工部隊戰(zhàn)士終年棉衣不離身,新鮮蔬菜供應更是十分困難。蘿卜、白菜、土豆“老三樣”拉上山成了冰疙瘩,壓縮脫水的干菜和罐頭吃得人人倒胃口。因為天山上海拔兩三千米,氣壓不夠,水燒不開。饅頭蒸不熟,黏手,冷卻下來像石頭一樣硬,大家稱之為“旱獺饅”。一個星期吃一次米飯,可煮出來的都是夾生飯。中午在山上不回駐地,就吃饅頭干,就咸菜,沒有水喝就吃雪。

      長期在這種惡劣的生活條件下,許多官兵因高原反應、營養(yǎng)不良而導致手指腳趾指甲凹陷,朝外翻起,患上了嚴重的高山病、雪盲癥、關節(jié)炎、糜爛性胃炎等疾病。已是副連長的李群柱想辦法調(diào)劑連隊伙食,沒有新鮮蔬菜,就生豆芽、磨豆腐,還經(jīng)常讓下山的后勤人員買來麥乳精和白糖為戰(zhàn)士們補充營養(yǎng)。后來部隊發(fā)放補充維生素的藥,每人每天一顆,每月一瓶,情況才有所改善。

      七連的老兵,三十多年后只要回憶起天山挖隧道的事,都會說李群柱當連長愛兵、心疼兵,既是一連之長,又像一位兄長。別看他識字不多,但把每個戰(zhàn)士的成長進步、家庭困難、婚姻大事,都一一記在了心里。

      天山深處,四面環(huán)山。戰(zhàn)士們進山施工,就與世隔絕。收音機沒信號,更沒有電視看。最開心的事,就是看遠方親人的來信。不管是誰的信,只要是信,大家都搶著看。特別是已婚老兵的老婆來信,人人都搶著輪流看,看看信上有什么悄悄話,這也成了當時業(yè)余生活的一種樂趣。大家互相把信看了一遍又一遍,從信中感受著家人的問候、親人的鼓勵、愛人的眷戀。

      1979年,朱松雄在三機連二排當排長,負責空壓機站和隧道出渣的軌道電瓶車,這兩項工作是直接配合李群柱的七連隧道掘進的,因此和李群柱有了更多了解,并建立了深厚的戰(zhàn)友情誼。

      “我們幾乎每天都在隧道工地見面,每次見他都是頭戴安全帽,腳上穿著高筒水靴。那次,他笑呵呵地從口袋里掏出三毛五分錢一包的紅山牌香煙,給我一支,他自己一支,然后邊劃火柴邊拍著我的肩膀叮囑:空壓站的氣千萬不能出問題,七連馬上要開始打風鉆了。要盡快向掌子面延長轱轆馬軌道,準備出渣。”隧道口就是七連營房,半夜里走出隧道,李群柱會拉著朱松雄到他的宿舍抿兩口驅寒的小酒。

      天 路 筑 夢

      天 路 筑 夢

      朱松雄和妻子在天山舉行了簡單的婚禮

      當?shù)弥焖尚圻€沒找到對象時,李群柱就讓自己的妻子在河南老家為他尋覓合適的人選。沒想到,事情還真成了。1982年夏,朱松雄回湖北探親時路過駐馬店,特意和女方見了面,確立了戀愛關系。第二年夏天,李群柱的妻子帶著她一起來到了天山,在部隊駐扎的鐵力買提冰達坂的工地上辦理了結婚喜事。

      隨著天山公路工程接近尾聲,七連擔負的隧道掘進正在加緊突擊,一場罕見的暴風雪突然而至,把天山攪得渾濁不堪??耧L夾著大雪一連幾天不停,然而七連施工卻絲毫沒有懈怠。李群柱每天熬在隧道里,爆破、出渣一如既往地進行著。隧道外邊冰封雪裹,隧道內(nèi)火熱施工,如火如荼。當每個工序循環(huán)順利進行,李群柱就像指揮一場突圍戰(zhàn)斗取得了勝利一樣,顯得特別興奮。

      李群柱把全部心血傾注到了修筑天山公路上,卻極少顧及家中的雙親和老婆、孩子,一年僅有的一個月假期,經(jīng)常會被部隊“有急事速回”的電報提前召回部隊。

      有一次,妻子來隊探親,提前給他發(fā)了電報,讓他做好接站的準備。李群柱收到后就把電報壓在了枕頭下,隨后便忙著指揮連隊處置施工中遇到的塌方問題,竟把妻子來部隊需要接站的事情忘了個一干二凈。家屬帶著孩子千里迢迢從內(nèi)地來到了烏魯木齊,望眼欲穿卻不見接站的人,無奈,她只好自己帶著孩子、背著行李找旅館,并買了去庫車的車票。來到庫車后,她又搭乘部隊下山拉水泥的卡車,搖搖晃晃150公里才摸到李群柱所在的施工駐地。她娘倆窩了一肚子的火,準備見面好好教訓李群柱一番。

      她們到連隊時,卻見李群柱穿著一身沾滿泥水的棉衣,正站在隊伍面前給戰(zhàn)士訓話呢。不知道是批評還是強調(diào)工作,李群柱的話語一聲高過一聲,隊伍中的戰(zhàn)士鴉雀無聲。當他突然發(fā)現(xiàn)孩子和老婆就站在隊伍后邊時,聲音從高八度一下子降到低八度,竟一時愣在了戰(zhàn)士面前。妻子看著一個個身穿破舊棉衣的戰(zhàn)士和又黑又瘦的丈夫,到嘴邊的抱怨化作無聲的淚水,模糊了雙眼。

      天 路 筑 夢

      天 路 筑 夢

      李群柱和筑路的戰(zhàn)士們

      1983年冬,征戰(zhàn)十年的天山公路竣工了。部隊告別雪域天山,沿著塔里木盆地邊緣,南下和田,直插昆侖山深處,開始新的筑路征程——修筑一條和田通往昆侖山深處布雅的公路。朱松雄作為配合七連施工的三機連的一員,隨著李群柱的先頭連隊一同出發(fā)。

      10月的昆侖,風沙彌漫、寒冷異常,搬家的車隊在沙漠里顛簸了四天,蹚過最后一個沙丘,鉆進了玉龍喀什河谷,傍晚到了一個叫“69公里”的地方。

      李群柱提著馬燈指揮戰(zhàn)士搭帳篷。一陣狂風吹來,差點把剛搭起的帳篷吹走,他抖了抖脖子里的沙塵,帶著戰(zhàn)士繼續(xù)掄錘打釬固定帳篷。后半夜,峽谷里靜得出奇,耳邊只有一陣陣夜風的聲音。

      “天山修路那會兒,天天盼著公路修通,盼著能下山,能住個有山有水有人家的地方,可眼前的昆侖山,一年四季飛沙走石、寸草不生,比天山更高、更冷。脫落的巖灰浮沉隨地搬家,四處飄蕩,足有三四十厘米深,一腳踩下去,就像猜到積雪上。” 曾經(jīng)擔任團工程股股長的趙炳書介紹,“69公里”是筑路部隊給這個地方起的稱呼,再往前就是“飛線”區(qū)域,筑路部隊依次進入昆侖山后,這個地段阻擋著進不去,只有盡快打通“飛線”,后續(xù)的大部隊才能進入施工現(xiàn)場。

      昆侖山和布公路上的第一個硬骨頭就這樣擺在了李群柱的面前。團部要求李群柱快速安家、快速開工,為大部隊打通“飛線”路段,保障大部隊順利通過。

      那段山地地理結構復雜,巖石風化。沙土松軟,上面巖石倒掛,下面是松軟的流沙,要造出路基很困難。李群柱和戰(zhàn)士們打趣說:“我們啃石頭,怕軟不怕硬,遇到硬的有鋼牙利齒,遇到軟的卻無法下口。” 老兵遇到新問題,為解決難題,李群柱帶領班排骨干勘察地形,測量計算,確定施工方案。經(jīng)過仔細研究分析論證,李群柱和連隊技術員提出施工方案:高處放大炮,低處放小炮,流沙地段不放炮,先上后下,爆破采用先兩端后中間的順序進行。最終,這個方案得到了團里工程股技術人員的采納。于是,玉龍喀什河邊,沉睡千年的昆侖峽谷響起了隆隆炮聲。

      天 路 筑 夢

      夏季來臨,為了適應昆侖山白天炎熱的天氣,李群柱和戰(zhàn)士們都把頭發(fā)剃光,把軍褲剪成了短褲來穿??墒?,總有解決不完的問題等待著他。就在施工進入白熱化的關口,一場山洪把剛修出的便道沖得無影無蹤,山下送水的車上不來,連隊斷水了。

      沒水咋成?施工戰(zhàn)士個個像泥猴,嗓子干得冒煙,三天不吃飯可以活,三天不喝水準得渴死。望著懸崖下波濤洶涌的玉龍喀什河,李群柱有了主意。他帶著幾個戰(zhàn)士,背上尼龍繩和塑料壺,往河邊走去。他要下澗汲水。一百多米的山澗,借著保險繩往下探,他和戰(zhàn)士們就像螞蟻一樣掛在保險繩上,空桶傳下去,清水傳上來。當清水送到面前,口渴至極的戰(zhàn)士們歡呼雀躍,李群柱也跟著歡喜。別的連隊戰(zhàn)士都說,七連連長真是個“李大膽”。

      導洞打成后,放大炮那天,李群柱特意讓炊事班把準備戰(zhàn)士會餐用的豬頭搬到工地上。用他的話說,昆侖是萬山之祖,為了向昆侖要路,就得先向他獻禮。他點燃香燭和香煙,擺上祭品,舉起一瓶老白干,灑向了萬古不化的昆侖,點燃鞭炮,向著大山肅然鞠躬,默默祈禱。

      隨后,李群柱指揮戰(zhàn)士撤退到安全位置,隨著他一陣清脆的哨音,沉睡千年的昆侖山發(fā)出一陣陣震顫,爆破成功,戰(zhàn)士們高興得跳了起來。

      1984年夏,隨著七連所擔負的“飛線”段鑿開,進場的通道被打開,大部隊依次進入工地,沿線擺開了施工戰(zhàn)場。七月的昆侖,驕陽似火,風沙彌漫,萬仞的峭壁上剛鑿開的簡易棧道像一條銀蛇一樣,蜿蜒曲折地掛在山崖上,隨著開山的炮聲一米一米艱難地像昆侖山深處延伸。

      歲月靜流,天路蒼茫。望著面前蒼顏白發(fā)的天路老兵們,傾聽著他們一個個動人的故事,眼前浮現(xiàn)他們當年青春無畏的臉龐和一幕幕英雄壯舉,仿佛回到了那年那月天路老兵筑夢天山的光輝歲月。

      踏遍青山人未老,而今邁步新時代。回望那條印刻在每個老兵心中的路,那不只是一條風光絕美的天路,更是老兵們用青春和汗水澆鑄的英雄之路、用熱血和生命鋪就的信念之路。

      免責聲明: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(wǎng)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(wǎng)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(nèi)容。凡是本網(wǎng)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3weiphoto.com/showinfo-188-242937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

    2. 責任編輯 / 楊盼

    3. 審核 / 李俊杰 劉曉明
    4. 終審 / 平筠
    5. 上一篇:追尋初心--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,8月1日啟程!
    6. 下一篇:央媒觀豫 | 河南:大美濕地 潤澤中原